top of page

雪地露營初體驗

  • 作家相片: Mountain Girl HK
    Mountain Girl HK
  • 3小时前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對於這幾年開始露營且十分熱愛戶外活動的香港人來說,在本地露營已漸失新鮮感,於是我們開始尋找海外露營的機會。亞洲地區當中,日本無疑是最適合新手、最安全、最容易親近大自然的露營地點。許多人到日本露營首選是可以遠眺富士山的營地,而雪地露營——這在香港難以實現的體驗——則成為我們這次的目標。


行程規劃與地點安排

這次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得以與朋友一同前往日本著名的雪地聖地——立山露營!特別感謝團長阿進,他提前幫忙查資料、訂票、預訂酒店,詳細規劃行程,讓我得以放心享受自由行。


此次行程主要分為兩個地點:

  1. 上高地

  2. 立山

每一站我們都安排了露營和行山活動,先在營地安頓,隔日再輕裝健行,之後回營地取回裝備離開。除了需要帶比在香港更多的禦寒裝備,交通安排也需提前規劃,部分車票可於網上預訂,但立山纜車車票建議提早購買,以免搶不到理想時段。


這次我們與團友分兩路出發,我經名古屋探訪朋友,其他團友則直飛東京血拼。我們選擇先到上高地露營,作為高地氣候的熱身,之後再挑戰雪地露營。出發前大家都認真準備裝備,包括羽絨服、羽絨褲、防風防水手套、冰爪等,露營裝備則有四季帳篷、雪釘、高R值充氣睡墊、足夠保暖的睡袋、高原爐具、甚至小型暖爐等。由於高山氣不能帶上飛機,因此我們抵達日本後才到好日山莊購買。


交通安排與抵達上高地

路線:名古屋 → 松本 → 新島 → 上高地

新島々駅
新島々駅

從松本搭乘火車前往新島時,烈日依舊高掛,氣溫持續攀升。我們迫不及待想早點抵達上高地,期待山中的清涼氣息。抵達新島後,轉乘旅遊巴士,沿途的市區景色漸漸被茂密森林取代,兩旁高聳的樹木構成壯麗的風景畫捲。隨著巴士逐步攀升海拔,空氣變得清新涼爽,終於遠離夏日的悶熱。大家在車上半夢半醒,時而被窗外的美景吸引而醒來拍照,尤其是途經大正池時,平靜如鏡的湖面令人陶醉不已。

上高地、河童橋
上高地、河童橋

下車後,從上高地車站步行至小梨平キャンプ場約需10到15分鐘,途中會經過遊客中心、河童橋、小梨橋與幾家餐廳。由於步行距離不遠,我們也不介意多攜帶一些禦寒衣物和食物,想好好體驗日本高地露營的樂趣和氣氛。


由於上高地的巴士每日最後一班約在下午 4:30 發車,我們到埗後慢慢搭好帳篷,整理好營地,然後才悠閒地等候拍照時機。等大批遊客離開後,我們才特地走到河童橋拍照留念,避開人潮,也更能享受寧靜的氛圍。


與山林對話:我的上高地露營日記

行程摘要

第一天:松本 → 上高地,抵達、搭帳、煮食、露營

第二天:健行至德澤

第三天:大正池日出、上高地 → 富山


露營場地與設施

小梨平キャンプ場無需預約,我們根據去過的朋友分享選在K區,正對著雪山美景。到達後設好帳篷,趕上營地浴場關門前洗澡,每位700円。日本大浴場十分舒適,尤其戶外天氣寒冷時,泡熱水澡更覺溫暖。女性澡堂貼心設有風筒(在日本很少遇到澡堂沒有風筒的情況)。洗完澡後全身暖笠笠,不僅洗去一天的疲勞,還能保持暖和的狀態回到營區,若立即入營睡覺應該會非常舒適。毛巾也可以付費借用。


營地設施相當齊全,包括洗手盆、洗手間、餐廳和澡堂。其中,餐廳與澡堂有開放時間限制,其餘設施則全天候可用。由於日本山區常有黑熊出沒,營地特別設置了貨櫃,供露營者存放帶有食物氣味的物品,以避免吸引熊隻靠近。

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到設有洗碗設施的營地露營,因此這次竟然忘了帶百潔布和洗潔精。幸好隨身帶著茶籽粉,臨時救了場。當晚氣溫大約只有三度,用冷水洗碗實在是一大挑戰。加上當時正下著大雨,大家都懶得在濕冷中來回奔波取爐具燒水洗碗,結果洗到最後,雙手幾乎都麻痹了(笑)。

天氣變化與溫度記錄

上高地天氣變化大,溫度差異顯著。我們幸運地(哈!)遇到晴天與陰天交替:第一天陰雲密布,晚上還下雨;第二天先下雨後放晴,第三天離開前終於感受到藍天白雲的威力。我們試著記錄溫度,以下僅供參考:


第一天 (陰天, 晚上有雨) 

第二天 (陰天, 傍晚轉晴)

第三天 (晴) 

早上

-

7.5°C

1.3°C

傍晚

10-12°C

-

-

晚上

6.5°C

3.5°C

-

營內

16°C

-

-

由於不確定小梨坪キャンプ場內的商店有什麼可以購買,因此我們先在松本的超市購買食物,第一晚自行煮食晚餐;第二天開始則按時到餐廳用餐。多虧煮食能手的團友們,第一晚我們打邊爐,還有三款酒水及水果,豐富得令人滿足。可惜當晚快要下雨,飛蟻很多,讓人困擾。約晚上九時便開始下雨,大夥兒緊急撤回營內,雖然喝酒喝到一半,但實在令人掃興。晚上雨勢加強,雨聲漸漸加大,陪伴著我進入夢鄉。


露營裝備與夜晚經驗

  • 帳篷:Hilleberg Kaitum 2  

  • 睡袋:Montbell Seamless Down Hugger 800  

  • 睡墊:Therm-a-Rest NeoAir XTherm NXT Regular  

Montbell Seamless Down Hugger 800睡袋採用高品質的 800 蓬羽絨,搭配無縫設計,有效防止羽絨外漏,提升保暖效能。羽絨的高蓬鬆度提供優異的熱絕緣性能,即使在高海拔或寒冷氣候下,也能穩定維持體溫,避免因寒冷造成的睡眠不適。整體重量約 850 克,考量到其保暖表現,算是輕量且便於攜帶,特別適合背包旅行或長途徒步使用。


Therm-a-Rest NeoAir XTherm NXT R 充氣睡墊R值高達7.3,結合了品牌的高效保暖技術,具備出色的熱反射功能,有效阻隔地面冷氣,保持身體溫暖。充氣設計可依個人喜好調整硬度,提供穩定而舒適的睡眠表面,確保良好的休息品質。尤其適合高海拔或低溫地區使用。

當晚氣溫約為 6°C,其實與香港冬天相近,但因為整夜下雨,濕度偏高。不過這次所帶裝備完全應付得來 —— 睡袋的標示舒適溫度為 -1°C,即使只穿著薄長袖上衣,也感到非常溫暖,甚至連襪子都不需要穿。半夜風力明顯增強,但Hilleberg的四季帳篷展現出極佳的穩定性與抗風能力,幾乎沒有風透入帳篷內。雖然頭部略感寒意,但只需將睡袋稍微蓋過耳朵便已足夠保暖。清晨醒來時發現帳篷內帳表面有些水氣,應該是因為帳篷內部太暖,導致濕熱空氣冷凝所致。


山林間的遇見:走向德澤的美好時光

團長特地安排上高地三天兩夜,讓我們第二天能深入探索德澤區域。清晨氣溫僅7.5°C,又風又雨,原本想調整行程,但下雨天除了待在帳篷,也沒太多選擇,只好照原計劃出發。幸好半小時後雨停,雖然天色依然陰冷,但氣溫漸漸變得舒適。起步時穿著Plasma 1000 Alpine Down Parka,1000蓬鬆度羽絨輕盈保暖、壓縮性高,攜帶方便;外層防潑水,加把傘就能輕鬆應對細雨。熱身後將外套收進背包,輕盈且不佔空間,非常實用。


沿路泥土平坦,兩旁林木繁茂,是天然森林浴。路上昆蟲不多,鳥類也少見,反而在溪邊遇到一群日本獼猴,正在休息覓食。我們先經過明神館,品嚐著名咖啡雪糕,再出發至德澤。德澤營地是一片林中草地,附近樹上也有不少鳥兒群居。露營場內設有餐廳和紀念品店,朋友曾說過那裡的披薩非常好,我們也點了兩份,味道果然不錯。

回程時我們改走明神橋,感受河川與濕原風光,並到嘉門次小屋品嚐鹽烤岩魚。沿路經過岳沢濕原,可以欣賞穗高連峰的美景。全日行程約18公里,雖無太多爬升,但也走了一整天。回營地後趕上6時前到餐廳晚餐,之後再泡個熱水澡。由於白天走了很多路,大家都感到疲憊,喝點酒後便早早入營休息。第二天清晨,我們計劃趕在日出前到達大正池。

日本營地生活小觀察

日本露營多以個人或小家庭為主,夜晚少見大家在營外活動,多數留在帳內。第二天天氣轉好,營地明顯多了新帳篷(俗稱插針)。我們也特意開啟帳篷通風,回來時水氣全乾。凌晨12點左右預告天晴,可拍攝星空,但由於當晚是農曆十五,月光較亮,照片效果一般,拍攝半小時便休息。夜間溫度僅3.8°C。


大正池:晨曦中的日照金山

從營地步行約一小時,即到大正池。我們三時多便起床集合,簡單梳洗後,便帶著惺忪的睡眼四時準時出發。天色尚未亮,但隱約可見藍天泛白。清晨氣溫僅3.7度,營地最低甚至只有1.3°C。我們走過無人的河童橋,朝大正池方向前進。前段路是在馬路上行走,之後轉為山路,避免車道,更加安全。為了趕在日出前抵達湖邊,我們加快步伐,身體也漸漸暖和起來。


走了約一小時,我們終於抵達波平如鏡的大正池。雖然還是清晨五點,但已有不少遊客在那裡靜候日出。幸運遇上大晴天,金色朝陽灑在雪山頂,形成壯麗的「日照金山」景象!清晨的雲霧與雪山湖泊互相映襯,畫面詩意盎然。即使遊人不少,大家都很有默契

地靜靜拍照,守護這片刻的靜謐。


根據現場資料顯示,大正池是由1915年一次泥流堆積形成的湖泊,最初用於水力發電。隨著沉積物逐漸堆積,湖泊逐漸縮小,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沿途還有介紹上高地地形與林區的解說牌,附近的林木分為河畔林、濕性林及內陸的針葉林,每片林區的樹種也各有不同。


日出後的悠閒時光

拍照至五時多,太陽已高掛,金光變成耀眼的陽光,我們便沿路折返回營地收拾行裝離開。我們便頓生沿路折返回去營地收拾行裝離開。回程時可選擇沿河邊走或原路折返,因我們懷疑早上遺落物品,便決定走回原路,結果幸運地找回遺失的東西。回到車站附近的餐廳,剛過六點餐廳便已開門,大家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烏冬,消除清晨的寒意。之後我們把握最後時間,分別到無人的河童橋和岳澤濕原拍照。陽光下,河水碧澄,清澈見底,水面閃閃發光,美得令人驚嘆。大家都滿載而歸。

回到營地後,就是一輪收拾行裝的大作戰。由於帶去的裝備不少,整理起來比在香港露營更花時間。我是最慢的一位,幾乎花了一個小時才完成。


從上高地到富山的行程安排

由於上高地沒有直達富山的交通,我們選擇在途中於飛驒高山停留,悠閒地享用午餐。傍晚時分,再搭乘JR列車前往富山。

上高地 → 飛驒高山 宮川朝市 → 富山


立山深度遊:雪地山脈之行

行程概述

富山 → 立山(電鐵) → 美女平(登山纜車) → 室堂(高原巴士)


我們在富山簡單停留一晚後,第二天一早便出發前往立山。立山雪地露營非常適合新手,因為當地設施完善且安全性高,萬一天氣不佳,也能隨時轉往山屋或室堂酒店住宿,十分彈性安心。從車站出發,沿雪地步行約兩公里即可抵達營地,途中景色壯麗,只需小心慢行,約2.5小時便能抵達。整體路線和安排對於初次體驗雪地露營的朋友來說相當友善,是踏入雪地世界的理想選擇。


為了趕在日落前抵達營地並搭好帳篷,我們在超市開門時便立即添置當晚晚餐的食材,隨即開始乘車。前往立山的交通路線稍微繁複,先從富山搭乘地鐵到立山站,再轉乘登山纜車和高原巴士,經美女平抵達室堂。由於許多遊客會從立山駅出發登山,因此從立山駅到美女平的立山登山纜車通常較為熱門,尤其週末,建議提前預訂車票。有關網上售票的開放時間,請參考官網公告: https://www.alpen-route.com/en/timetable/


就像在上高地一樣,我們在立山停留三天兩夜,第一晩選擇露營,第二晚則入住豪華的雷鳥山莊。相較之下,先住山莊再露營,或許會讓人望而卻步?因此我們選擇先露營、後住山莊。


登山與雪地行走

經過約1小時20分鐘的電鐵車程,我們抵達立山站並轉乘登山纜車。纜車每20分鐘一班,班次頻繁,車程包括搭乘纜車到美女平以及之後約1小時的高原巴士。高原巴士沿山腰行駛,景色逐漸變化,令人心情愈發興奮。到達室堂後,大家立即拿出登山杖、雪爪或雪鏈,準備在雪地上行走。部分團友是首次在雪山行走,興奮之餘也拍照留念。由於部分路段已融雪,需除著冰爪,花了將近兩小時才抵達雷鳥山莊,下午三點多才用午餐。午餐後,我們繼續出發,半小時內便下降至雷鳥澤キャンプ場。

雪地露營體驗

抵達營地後,我們立即著手紮營。雪地露營中,鏟雪是耗時較長的步驟之一。為了睡得更好,我們會挖得深一些,防止風雪進入營內。完成後還需拍平地面,確保有平坦舒適的睡眠空間。我睡的地方較為不平,半夜時曾滑落到旁邊,一旦離開睡袋和床墊接觸到冰冷的內帳,便會凍醒。因此,平整的雪地絕對有助提升睡眠質素!


天色漸暗,已是六點多。朋友見網上資料顯示雷鳥澤溫泉在晚上八點關門,但到達後發現七點便要關門,估計五月中仍屬冬令時間。我趕緊洗了個熱水澡,雖然只有15分鐘,時間緊湊,但暖和了整個身體。它的澡堂似乎頗有歷史,只有水龍頭供水,冷熱水分開兩個水龍頭,沒有配備花灑,使用起來較為簡便但略顯古樸。男女澡堂窗外是雪景,景色非常漂亮,只是時間太趕來不及細賞。由於白天行走和紮營都出了一身汗,洗個澡還是非常舒服。

寒夜與露天用餐

太陽下山後,氣溫迅速下降。原本打算在營內煮食,但看到天氣尚算不錯,便在室外用前人準備的桌子和椅子做飯。不過夜越來越大風,吃到一半時大家開始顫抖,加上部分隊友在白天行走時鞋子內進冰濕掉,風越刮越大,寒意逼人。大家匆忙吃完晚餐,便回到營內取暖休息。現場所見,似乎只有我們選擇在戶外用餐,其他人,包括當地的日本露營客,都早早回到帳篷內用膳並休息。整個營地顯得格外安靜。

立山雪地露營裝備

由於當晚風大,MSR的WindBurner爐具展現了其優勢,不僅防風,還能在高海拔雪地中快速煮水,只需幾分鐘便能熱水沸騰。出發前,我們都擔心雪地露營的寒冷,帶了大量禦寒衣物及露營裝備。幸運的是,天氣晴朗,夜晚營內氣溫約負一度。我穿著羽絨衣和風褸,睡袋與地墊外又加了 bivvy,睡得非常暖和。半夜時甚至因太暖而脫掉羽絨褲。Kovea Handy Sun小暖爐也慶幸無需派上用場。


  • MontBell Superior Down Pants WS:保暖羽絨褲,方便在雪地中長時間逗留拍照,即使在戶外等待,也能持續保持身體溫暖

  • ThermaRest Z Seat:便攜式座墊,隔冷效果極佳,即使坐在雪地上,也能有效隔絕冰冷,讓你隨時隨地安心休息,是這次雪地之旅的MVP

  • MontBell Merino Wool Trekking Socks WS:羊毛登山襪,能有效保持腳部乾爽與溫暖,適應嚴寒天氣的同時提供良好的透氣性

  • Outdoor Research Versaliner gloves:採用雙層設計,內層為100-weight Radiant Fleece™ 保暖手套,手指部位具備觸控功能,方便操作手機等電子裝置;外層則是輕量透氣的 Pertex® Shield 防水層,兩層可分開或合併使用。在雪地刮風時,僅有內層保暖可能不足,加上防水外層後能有效防風鎖溫,提升整體保護力。需要用手機時,只需脫下外層,內層仍能保暖,避免手部直接暴露於冷空氣中,十分靈活

  • ThermaRest NeoAir XTherm NXT R:這款高效隔熱充氣睡墊保暖性與舒適度兼具,即使在雪地夜晚也能安心入睡。R值高達7.3,實際使用時,坐在睡墊上與直接坐在地面,溫差非常明顯,絕對能有效隔絕寒氣,提升睡眠質素

  • MontBell Seamless Down Hugger 800:優質羽絨睡袋,專為寒冷雪地環境設計,確保在低溫下依然保持溫暖與乾爽

有了這些裝備,讓我在雪地裡能夠在營外停留拍照約1.5小時,仍然不感寒冷,讓我能好好拍照,欣賞雪地下的星辰。


雄山登頂:感受高山的壯麗與寧靜


第二天清晨,團長的一位在日本打工的朋友加入我們,約在室堂集合,一同前往登雄山。輕裝登山比背著露營用品輕鬆許多,不到兩小時便抵達室堂,享用熱騰騰的烏冬作為早餐,隨即開始登雄山。


在雪地上行走時,我穿了Aku的防水中筒登山鞋Trekker L.3 Wide GTX WS 026 anthracite/violet。鞋面採用防水透氣的GORE-TEX®薄膜,有效阻擋雪水滲入,配合防水褲或腳套便能保持腳部乾爽。中筒設計提供足踝穩定支撐,面對露營負重裝備或雪地、不平地形時保護性更佳。此外,它能兼容多數登山冰爪設計,可輕鬆套用半自動冰爪,應付結冰或深雪路段也非常方便。

此外,雪地登山防曬措施相當重要。除了佩戴太陽眼鏡外,還要塗抹防曬霜,我則選擇戴面罩作物理防曬。我們非常幸運,這三天的天氣都非常晴朗,晴天的立山雪地比陰天的上高地還要暖和。大部分時間,我只穿著一件透氣快乾的長袖衣服即可應付日常的行走。到了雄山山腰,因為風勢較大,我才穿上風褸來保暖。雄山算是較容易登頂的山峰,從山腰約2700米的一ノ越山莊開始,路況由積雪逐漸融化,變成大小石路,路線非常明確,並有黃色標記指示,甚至將登山與下山的路線分開標示,避免遊人過多造成擁擠,非常貼心。整個登頂過程約花了1.5小時,途中要特別留意殘雪滑倒的危險。


當天登山的人數並不算多,與我步伐相近的只有一位背著滑雪用具的登山者。在途中,我們還遇到另一位滑雪者在山頂或下山,不到幾分鐘便迅速下山,非常爽皮!這也展現了日本人在冬季登山中另一種充滿樂趣的體驗吧。由於我不熟悉使用冰斧,而雄山的一段雪地斜道並不算陡峭,因此我只用行山杖和雪爪,就足以應付。

登頂後,可以遠眺周圍白雪雪的山脈,天氣好時甚至能看到白馬山和富士山。山頂設有雄山神社 #峰本社,但由於山頂仍有積雪,而且積雪深厚,只見到鳥居頂端,周圍還有融雪跡象,我不敢隨意行走,以免陷入雪洞。稍作休息後,我們沿原路返回,沒有嘗試其他路線。下山速度較快,約兩小時便抵達雷鳥山莊。原本打算登山後再整理行李,但隊友已幫我整理好,讓我可以直接前往山莊與他們會合。


雷鳥山莊的溫泉與住宿

雷鳥山莊的溫泉非常值得一試,無論是否住宿都可以泡澡,非住宿者需另外付費。這裡的溫泉帶有硫磺味,男女各有兩層澡堂,二樓的大玻璃窗可以欣賞外面的雪景,讓人非常放鬆享受!我們趁著日落時分泡了一次溫泉,早上七點前又再次泡了一次,盡情享受奢華的時光。山莊的地下設有大型乾燥室,可以放置鞋子和登山裝備。在住宿方面,我們租了雙人房,配有浴衣,而部分朋友則租了四人房,沒有附浴衣。住宿費包含一泊二食,晚餐豐盛美味,即使在山上,也吃不完所有的佳餚。山莊地下還有一個閱讀室,裡面有大暖爐,讓人感到溫暖舒適,大家可以在那裡喝茶或看書,享受一段寧靜的時光。


最後一天,我們在立山進行了豐富的遊覽,包括欣賞壯觀的雪牆、參觀黑部水壩,以及搭乘架空索道,行程安排充實精彩。再次感謝團長阿進的細心策劃,以及團友們的手望相助,笑話連連不絕,讓這次露營精華遊充滿難忘的回憶與美好體驗。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