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於行山執垃圾的心路歷程


去年 #武漢肺炎 初期,大家瘋搶口罩,然後有一次行山路上見到很多口罩丟在路邊;之後在網絡上開始見到山頭被港人迫爆、垃圾遍地的相片,就聯同綠色和平辦了開page以來的第一次活動:大帽山的淨山活動 #行山抗疫不留痕


那次之後,開了我行山的另一隻眼:垃圾眼。紙巾、濕紙巾、口罩、膠樽、膠袋、煙頭等,一旦開始留意,你會發現真的多不勝數。山野垃圾其實一直存在,但密度不會像現在般密,例如最近去女婆山是每幾步就一大堆的程度。感謝有心人Woody和他的朋友們早前去清理了一次,但估計很快又會打回原形。


行山撿垃圾時,不時有遊人道謝,我有力氣回應的話通常是鼓勵大家都可以一起做,更多只是點點頭。但我想大家心中對執垃圾不免有幾個疑問:


1. 既然不是我丟的,為什麼我要撿?

先了解一下假如我不撿,誰會清理山上的垃圾。郊野公園範圍內,政府部門理應是負責部門,包括漁護署或食環署或環保署(因應地區區別?如有錯誤請指正)。現在郊野公園雖然理應已經沒有垃圾桶,但有些燒烤場或野餐點或近村的郊遊地點還是有的。但即使是手推車可達甚至不可達的垃圾桶,以往的垃圾量與現在全民行山的垃圾量也不同,很多人還要在垃圾桶滿了時還把垃圾丟在垃圾桶旁邊,雖然不理解但事實上很多人還是會方便自己而自私地這樣做。漁護署技工或清潔工部份年紀老邁,為了突如其來人潮的垃圾不知要多走多少轉。


我不忍心要增加清潔工的工作負擔,因此也盡量幫忙拾。


況且山徑路大多連清潔工都不會去清理的。因此我也會盡量先清理山徑路段多於水泥路。


2. 既然明知這麼快又會滿是垃圾,為什麼還要撿?

將心比己,自己也不想行山時走在兩旁滿佈垃圾的山徑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在能力範圍內盡量順道清走垃圾。假如我不清走,垃圾只會越積越多,誰會想走在更多垃圾的路上呢?


3. 每次行山都執垃圾很累呢!我只想輕鬆郊遊。

凡事無論多喜歡也要保持輕鬆心情才能把事情做得長久,行山、寫字、工作如是,執垃圾當然也是,一下子將對某事情的熱情燃燒殆盡只怕連興趣都會變得討厭,更何況執垃圾本身已經是令人厭惡的事情。因此我為自己訂立以下原則,讓邊行山邊執垃圾盡量不要成為自己行山郊遊的負擔:

- 安全才執,不讓自己身陷險境(斜坡或險要位置要小心評估)

- 帶的袋子和鉗不太大或太重,袋子滿了就收手

- 優先處理塑膠垃圾如膠樽、膠袋、食品包裝、濕紙巾、口罩等,其次是紙巾、果皮等等

- 順路才執,不偏離或影響原本計劃的郊遊路線

- 見到垃圾會憤怒,但不要憤怒太久影響郊遊心情(我會拍照,然後罵幾句就算了)

保持心靈健康,才能將行山執垃圾變成習慣,每次行山也順道執一點。


4. 我有交稅!不該由納稅人來做政苦該做的事。

道理上當然是了。然而,我們在疫情下還是可以免費享用郊野(包括非郊野公園範圍),遊人大增之下大自然也沒有(不能)向人類增加徵費,總覺得這就已經超出繳稅的層面了吧。


當然,儘管我多麼努力,幾乎所有時候都是徒勞無功,垃圾不消幾天又不知為什麼跑回郊野。但至少在這嚴峻的時候,我免費走進郊野也較心安理德,至少我有嘗試,至少能多影響一些朋友響應,每人多做一點,帶走山上一件垃圾,就對大自然好一點,少一件垃圾有機會誤入野生動物的肚子裡。


我也明白由行山郊遊要進一步主動做這種厭惡的事實在不容易,需要經過一番心理上的進化,將對大自然的愛轉化為超越自己享樂的層面,才能做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深思一下,也可以在牛年嘗試踏出第一步,帶個小袋子郊遊時順道幫忙拾走一點點垃圾,哪怕就每人一點點,已經是很好的事了。


💚


FB/IG/MeWe: mountaingirl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