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鳳徑全走 4日3夜濕凍難忘之旅


Photo by Jessica

鳳徑全走對我而言是種個人挑戰,然而,單純的自我體能挑戰對我而言略欠意義,因此也打算邊行邊淨山,拾走山上見到的垃圾,為鳳凰徑帶來至少一陣子的清潔。對我而言,行山是欣賞山野日間之美,露營就是兼享山野晚間的寧靜。全走鳳徑正正就是能魚與熊掌同樣兼得之選了!鑑於年前政府擬於大嶼山對開開展「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因此一直有關注大嶼山的發展動向,亦希望藉今次機會,好好留住對大嶼山的印象。


路線計劃

鳳凰徑位於大嶼山,以鳳凰山為名,全長約70公里,是香港四大長途遠足徑之一。全走可以有很多種方法,體能較好的人能1、2天完成,也有人走營選擇3日2夜。我和朋友們卻選了4日3夜這種相對慢活舒適的時間,讓我們可以完成這70公里的路途之餘,也能沿途放慢腳步細味路上的景致。

鳳凰徑由梅窩碼頭起步,於大嶼山繞大半個圈,最典型的走法就是從梅窩起步。但天有不測之風雲,出發前一星期天氣預告會連續幾天下雨,正好是我和朋友打算走鳳徑的日子,唯有訂立後備方案,避免在最大雨的日子走大東山和鳳凰山。而由於今次和風火山林行山隊、一籃野等一起走,因此於梅窩能於他們的朋友小琳家中作息,避免冷雨夜風餐露宿,並能洗一趟澡及好好作息才登兩座高山。臨到出發前一天,天氣預告沒有轉好,但慶幸也沒有變更差,因此大夥兒就決定採用後備方案,以大澳作起點及終點,逆時針繞鳳徑一圈。而這種走法的好處是可以善用梅窩這補給點,於旅程中途作大補給,大大減輕首兩日行裝重量。


冒雨起步 巧遇以色列國鳥

星期六天還未光便起牀作最後檢查便出發,天氣一如所料多雲,抵達大澳時已下起毛毛雨。多得山友Antipas的支持,第一天和第三天都前來與大家同行,並成為大家的「垃圾擔當」,即是沿路邊行山邊拾走山徑上的垃圾。前往籮箕灣的路上,我們拾到指南針、碰到一隻被遺棄的走私船、不少紙巾,但整體比我們想像中少垃圾,後來方知道前一星期有其他山友已經清理過。最諷刺的莫過於引水道上有不少工程位置,雖然貼着勸人戒煙的宣傳海報,但我們卻在海報下拾到很多煙頭。

多得山友Antipas的支持,第一天和第三天都前來與大家同行,並成為大家的「垃圾擔當」,即是沿路邊行山邊拾走山徑上的垃圾。最諷刺的莫過於引水道上有不少工程位置,雖然貼着勸人戒煙的宣傳海報,但我們卻在海報下拾到很多煙頭。


及至分流的陳記士多,大伙兒決定去吃碗熱騰騰的麵,正當我們走進士多放下袋子,雨便開始嘩啦嘩啦的下起來。在等吃麵之時,有熟悉鳥類的團友認出一隻較罕見的鳥兒:戴勝。牠2008年被選為以色列的國鳥。雖然大家都沒帶相機,但能親眼目睹已讓人興奮不已。

自備餐具,於分流士多補給,讚~

遠觀戴勝


過了狗嶺涌便是長長的水泥引水道,在接近石壁水塘的路口位缷下首1.9公斤的垃圾。第一天臨近黃昏我們便抵達紥營地點籮箕灣,趕得及看着日落紮營和準備晚餐。籮箕灣官方營地事實上因疫情被封了,但在沙灘上露營的人也不少,更多是旁邊草叢裡滿布廁紙的廁所位,又髒又臭,實在不能理解這些人以為誰會為他們執手尾?

及至石壁水塘已拾了1.9公斤的垃圾。

第一天看到壯麗的日落。

籮箕灣營地附近有很多廁所位,又臭又髒


我們6人當中有3人均沒帶坐椅,卻在籮箕灣沙灘上找到張挺完整的唐老鴨棄椅,也只能慨嘆現今露營用品的即棄文化。幸好有支援的朋友帶來美食加餸,第一晚晚餐相當豐富,有蘿蔔湯、臘味飯、雜菜煲、湯丸,補充了不少能量。第一天走了20公里已經累了,吃飽便睡,看到旁邊的營友打牌至零晨,實在嘖嘖稱奇。

第一晚大家在籮箕灣過夜。

8人份的晚餐和早餐垃圾,記得廢水如湯或餸汁等都要帶走,不要影響環境啊。


磨人的引水道 獨家家庭接待

第二天,開展漫長的水泥引水道,帶領大家沿着嶼南走到貝澳。引水道最磨人,路況容易卻又無甚景觀,很是沈悶。由於路況輕鬆,因此沿路執執垃圾,但走着走着時間也不早了,就把垃圾和鉗掛上背囊,然後加速,垃圾鉗擊在垃圾上噹噹作響,隊友們就順着節奏哼起音樂和beatbox來,自得其樂。大家一抵達任何涼亭便都脫下背囊躺平於椅上,讓背部伸展一下。走過沈悶的引水道後,是日行程還要登上275米高的大牛湖頂,大家本來都覺得應該沒甚麼(相對鳳凰山應該是小兒科吧),誰知也許因為已被引水道消耗不少體力,大家每提腿登一梯級也感到吃力,來到山頂已經把能量條、糖等可補充能量的補給品都拿出來啃掉。

開始第二天的行程,走長長的引水道

路上見到似是被動物翻過的垃圾筒,垃圾散落一地,因此記得帶走所有垃圾


假如我們在疫情前走這趟行程,當天走完20公里還可以在梅窩找間餐廳好好吃個晚飯,可惜現在晚上6時後沒堂食,我們抵達梅窩時已經5時半,唯有浪費外賣盒買外賣了。這晚托風火山林總編華生的福,能一起在他朋友小琳之家過夜,洗個熱水澡,大家吃完一個大飯盒後還吃了湯丸和雪糕作飯後甜品,實在太幸福了。晚上縱使鋪地蓆睡袋睡地上,還是比在野外風吹雨打溫暖,大家都養精蓄銳第三天登大東山及鳳凰山。半夜醒來,聽到外面滴滴答答的雨聲,自己卻能捲進溫暖的睡袋裡,實在是這趟旅程中的大確幸。

這晚托風火山林總編華生的福,能一起在他朋友小琳之家過夜,實在是這趟旅程中的大確幸。

非常感謝小琳之家!


打鳳徑大佬 登大東鳳凰

來到第三天,大家都嚴陣以待,認為是打大佬,因為這段約13.5公里的路卻要累積爬升約1400米,還要負重來說實在不容易。而且早上稍有陽光,路上又沒有任何水源補給點,因此都帶備了充足的水,自己平日流汗多、耗水量大就帶了幾乎3公升,因此背囊估計重12公斤以上,是我負重行山的新記錄。當日也是4天中背囊收納得最差的一天,水袋放太高,讓腰部和膊頭都耗了很多能量承重,登每個梯級都倍感艱難。其他人的背囊都已重得走路都感到吃力,大家背負着當晚餐的食材,其中華生的背囊重達15公斤!這天幸好Antipas又來幫忙執垃圾,其他人都愛莫能助了。

打大佬前的大合照,難得有一陣藍天。


整段登山的路我都只能慢慢走走停停,在大伙兒休息前我已分別小休幾次。精神都只集中於保持每步腳與行山杖的節奏,左手配右腳,右手配左腳,每級順着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走上去,即使慢也盡量不讓停下來,才能勉強跟上大伙兒的登山速度(其實他們有在等我啦)。但我深信自己一定能走完這段路,只是遲早的問題。

一行人登大東山期間,如入仙境。大東山去年年尾遭受幾次大火,路旁的植物都被燒毀了。

大東山的垃圾量已近乎1.2公斤。



鳳凰山山頂只有約18度,大伙兒趕快合照後便下山。鳳凰山的垃圾重達1.47公斤。


好不容易來到鳳凰山頂,山頂小屋內卻是滿佈垃圾,到底丟的人覺得這些在934米高的垃圾會自己長腳走下山嗎?不然是誰會幫他們執手尾呢?當天刮着寒風,山頂只有18度,四周白濛濛一片,要保持運動狀態才不會冷,因此大家快閃拍了張照留念就開始下山。由於濕度很高,濕滑的石頭讓隊友都滑倒了,要走得份外留神。為了不要被長長的下山路擊敗,我們不斷談天說地,讓路途變得有趣。最後總算於6時多在入黑前下山,完成當日旅程,走過鳳凰觀日牌坊時大家都興奮得吶喊了出來。

當晚打完大佬後,團員煮了1公斤咖哩飯,實在讓人感動!剛開始煮食時還下起雨來,我們沒有天幕就唯有每人撐把傘在地上煮食,甚是狼狽。大家都餓得狼吞虎嚥,不論男女都吃了兩大碗飯,我才覺得肚子回復到正常水平。之後華生把袋底的即食薯蓉都拿出來,大家還是幾下就吃完了。我們當中幾個沒帶露營椅,也就把石頭、木頭當椅子,這種就地取材才更像露營吧!現在的露營文化都變成曬裝備。飲飽吃醉後,我們也早早入營拉筋睡覺,聽着營外兩隻貓頭鷹的叫聲呼呼入睡。半夜還被大腿的肌肉疲勞彈醒了呢。

晚上的鳳凰山


依依不捨的終結

來到第四天,未出發先不捨,不捨得這種日出而行、日入而息的單純生活!早上吃過通粉早餐後便出發,當日風火山林邀請了攝影師Jessica和Yuki同行,厚着面皮邀請了Yuki幫忙作當日的「垃圾擔當」。同行其中一位隊友晚上需要上學,因此希望趕上大澳下午3時的巴士,大伙兒便似是撻着了摩打般,操兵似的快步走起來。反正天氣都不好,背景都一樣只是A4紙般,只有早上好天一陣子,未及中午已愁雲厚霧,因此大家都沒刻意停下拍照;但也正因這樣,大家都少喝了水,走得相對較大熱天輕鬆。由於前一天走過大東和鳳凰山,因此最後一天約13公里只爬升約500米實在小巫見大巫,最終下午1時多已抵達終點,還有時間到餐廳吃午飯呢!



Photo by Jessica


第四天有攝影師Jessica和Yuki同行,為我們拍下大嶼山的美景。

最後一天全靠Yuki幫忙沿路執了山徑上的垃圾。

當天行程只需登薑山及490米高的靈會山,相比第三天算很輕鬆。


鑑於年前政府擬於大嶼山對開開展「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因此一直有關注大嶼山的發展動向,亦希望藉今次機會,好好留住對大嶼山的印象。


得來不易的記錄


出發前的體能準備

根據自己過往露營經驗及手上的器具,大概預算不會太輕,也不想因為這次而刻意添置太多不必要的用品,因此預計負重約10公斤。近年需要負重行山的也只有在日本走2日1夜的山,當晚也有山屋補及,因此也沒這次要背負所有睡覺用品那麼重。自問經驗及能力不足,不想拖朋友後腿,因此出發前兩星期也特意背着10公斤的背囊去行了兩趟山,看看自己能否適應。第一次穿了一雙高筒鞋走了城門水塘約10公里,大部份是水泥路,路上也有不少垃圾,背着沈重背包蹲下身子執垃圾實在有夠累人,而後段因為有太多猴子也沒執了。走完後趕在6時前到茶餐廳吃個晚餐,身體休息後背起背囊再起步,頓時發覺鞋底很硬,腳跟有點痛,高筒鞋觸碰到的腳腕位置也瘀了。第二次負重訓練穿回低筒鞋走了約8公里,全程上山爬升約500米,算是為大東山和鳳凰山作預演吧,綜合這兩次訓練便知道自己需要一雙怎樣的鞋去走這70公里了。另外,知道自己曾經有足底筋膜炎,足弓也有稍微的扁平足傾向,因此最近每晚也有稍為鍛鍊足弓肌肉,為連日走長途作準備,但切忌過度鍛鍊導致發炎。另外為迎接鳳凰山那些大石級,還有做一些原地踏跳的練習。

正式鳳徑全走前的負重行山訓練


走營帶甚麼?

負重走長途的山路和水泥路,最重要的莫過於一雙適合自己的行山鞋了。而鳳凰徑中有一大段水泥引水道要走,在這種混合路況下,我選擇了Salomon中鞋底最厚的跑山鞋款Salomon Ultra Glide WS。主要是因為第一次訓練那鞋底太硬的感覺很深刻,假如我走一天已經覺得辛苦,那麼一併走4天就更難完成;另外,我特意選低筒鞋,與一般負重走長途會選高筒鞋背道而馳,主要因為預計自己不時會俯身拾垃圾,腳腕經常前傾容易弄瘀小腿,另外自己過往只試過一次被動拗柴,平日行山即使差點扭到也能即時修正腳步角度,對自己腳踝挺有信心,而近月狀態不俗,因此就大膽選了低筒鞋。

Photo by Oasistrek


除了雙鞋,便是露營的裝備了。平日露營跟走營的裝備略有不同,最大分別是捨棄了舒適的椅子和天幕,桌子只帶張最小最輕的,其他分別不大。煮食爐具方面,由於共6人同行,因此我們3人帶備爐具,每2人共享一套,便能分擔重量,又不用花過長時間就能煮食和煲水補給等。營具用了由The Overlander借出的MSR Carbon Reflex™ 2 Featherweight Tent,這隻二人半自立式營連包裝重量不足1公斤,絕對是輕量之選,我和同行隊友將內帳與外帳、營骨、營釘分別由兩人背負,已較其他隊員輕便。此外,今次特別帶備平日行山不用的瀘水器TrailShot™ Pocket-Sized Water Filter,以便中途自己或隊友不夠水需要於溪澗直接瀘水來飲用。

最後,將所有裝備及後備衣物、糧水等都收好後,重量為11公斤,與先前負重訓練預計的重量相約。


如何應對突發情況

幸得天公造美,我們遇到最突發的情況便是中途下雨,及其中兩位隊友腳指起水泡了。慶幸大家有膠布讓他們先貼着,但其中一位晚上還是要強行刺破水泡才能繼續往後行程。在第三天晚上更衣時卻發現大腿內側被內褲磨得又紅又腫,下次走長途要留意穿無縫內褲了。

我每天都穿了兩雙襪:一雙超薄的五指襪,外面才穿平日的行山襪,因此我完全沒起水泡。


以往有看我文章或分享的,應該都知道我很少行長途行山路線,今次鳳徑全走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事實上,自己也是自疫情後才由每年1、2次露營改成現在每月去1、2次,行山之餘也開始更懂享受露營的樂趣。這次徒步走營4日3夜絕對是珍貴的經驗,可以拋下城市所有煩惱幾天,專心行山露營,令人有種單純的快樂,尤其疫情期間能於山上脫下口罩好好呼吸新鮮空氣,實在暢快。這也讓我想起到日本登山的感覺,因為海外登山通常定了日子,不論天氣晴雨也照起步,祈求山嶺眷顧;今趟也幸得山嶺看顧,天氣還好,讓大家平安順利走完。每人的鳳徑全走經歷和感受都各有不同,需要靠自己去體驗。看來自己對這種走營的體驗已上癮,接下來希望能夾到朋友們的時間,也走走其餘的香港長途山徑吧!


作者簡介:

2020年6月出版《山系手記 - 香港100條行山路線》,2016-19年於《晴報》撰寫行山路綫專欄,以文字及相片分享香港行山路線資訊。愛藍天白雲及大自然,近年身體力行行山順便執垃圾,致力推廣源頭減廢、山野無痕及環保訊息。 FB/IG: mountaingirl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