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ällräven Classic Sweden 2023 瑞典 Kungsleden 國王小徑 (遊記+感想)
【瑞典 #Kungsleden 110km ✅】非常感謝 Fjällräven嘅邀請,讓我第一次有機會去瑞典、兼且參加佢哋每年一次嘅Classic Sweden活動!活動係喺北極圈著名嘅 #國王小徑 #KingsTrail #Kungsleden 行6日5夜,期間喺沿路紮營露營。有唔少人都認為呢條係入門級嘅thru hiking / 徒步穿越嘅路線。國王小徑全長440公里,但一般大眾都是走Nikkaluokta 至 Abisko 共約110公里的路段。沿路Fjallraven主辦單位會設置補給點,讓大家可以更無憂地享受徒步走營嘅活動,當然唔少得嘅就係瑞典山區大自然嘅美啦 🤩
另外,其實King's trail 嘅意思係話山徑之中最勁嗰條,山徑之王 King of trails嘅意思,同皇室無關,所以大家一直譯做國王小徑其實係譯錯咗嘅呢 😅
長途跋涉 前往起點
不過開始活動之前都要做足唔少準備功夫,例如10幾個鐘飛機、再10幾個鐘火車先去到起點嘅舟車勞頓;裝備上一要有相當合適嘅裝備,例如適合負重行長途嘅行山鞋、行山杖、著咗唔會起水泡嘅襪、防曬裝備、防水嘅衣物如外套、褲;保暖嘅睡袋、可以承載所有裝備嘅大容量背包等等。因為要揹住所有嘢行六日,每日行8至10個鐘,所以盡量減輕背包重量都係一門學問。
錯有錯着,喺旅程第二日遊斯德哥爾摩搭火車去起點Kiruna期間,因為今日火車改道所以中間係一個小鎮Boden嗰度停留六個鐘,造就左我哋喺度探索嘅機會。小新嘅中心點有一個好大嘅湖Bodträsket度兜個圈行吓,咁啱遇着好天氣,陽光映照喺噴水池上形成若隱若現嘅彩虹,令到等火車呢件事都變成開心事。雖然原本聲稱17個鐘嘅行程,結果用咗29個鐘先至嚟到 #Kiruna。主辦單位都好彈性咁處理,將本身我哋租借嘅行裝都預先送到酒店,方便我哋可以盡快settle down,休息一下準備第二日開始出發~
6日5夜 收穫非常豐富
對我嚟講,我最享受走長途時能夠放下電話,同本身認識甚至唔識嘅隊友展開激情對話,聽聽別人嘅故事。而今次 Fjällräven APAC team 辦的APAC活動聚集咗來自香港、新加坡、台灣、蒙古、泰國、韓國、日本和澳洲的hikers或campers,能夠有機會能同佢哋交流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經驗!可以識到新朋友,了解佢哋當地嘅行山或露營文化,談天說地,交流各國粗口 (笑),大吐沿途腳痛、被蚊咬、起水泡、拗柴等嘅苦水... 實在係一大樂事也!
一個人走得快,一班人走得遠。假如我今次係自己嚟,一定冇機會同咁多唔同國籍嘅人作咁深度嘅交流。雖然沿路總有機會遇到其他山友,但通常都只係打個招呼「heyhey」、「hihi」就走過了。可能頂多都係互相問吓大家來自邊個地方。但今次因為有28位團友,因此6日裏面慢慢行就總有時間一齊慢慢傾~ 而且人多能夠互相照應,大家由最初唔相識,到最後相互補位,齊齊走過終點,衝線一刻真係有眼濕濕
另外,今次主辦安排咗4位嚮導帶住我哋,雖然呢條路路徑非常明顯,基本上唔睇地圖都唔會行錯路,咁點解要有嚮導呢?除咗佢哋熟知條路之外,佢哋係當地人,十分熟知呢度嘅山、環境和文化,例如當地Sami原住民和馴鹿嘅關係、Sami族人嘅歷史、當地唔同季節嘅行山或露營文化、天氣、動植物生境等等。加上佢哋知道有邊啲位適合紮營、攞飲用水、可以喺邊度洗濯等,同埋識得因應大家快慢或突發情況作出應變。例如有人受傷應該點處理、點樣即時改變行程計劃等等。哩d都係自己嚟行唔能夠感受到嘅。
9個國家、28位隊友+ 4位嚮導、110公里、齊上齊落,一齊完成衝線 🙌🏻
Kungsleden 110km的苦與樂
瑞典著名嘅King's Trail到底係點嘅呢?沿路路況、景色、天氣、生態又係點嘅呢?等我再慢慢同大家分享一下~
Kungsleden嘅路況對香港人嚟講應該冇乜太大難度,我會形容為一條長版嘅大灘郊遊徑 😹 中間有好長嘅路係滿地大石,行起上嚟容易拗柴,負重嘅時候更加要小心,而且中途不斷落雨,天雨路滑嘅濕石你懂的。但由於整體波幅唔算好大所以都唔係好難,只係會行到好攰,有啲懷疑人生 😅 除咗大石,第二難搞嘅就係雨後嘅泥濘路,由於當時正值 #ClassicSweden 活動期間有超過二千人參加,咁多人同時間去行就令啲泥濘比平日更加讓人泥足深陷
成條路基本上波幅唔算太大,主要就係第4日較急地上山頂,然後比較急地落山一段,其餘時候都係緩緩攀升,或者緩緩下坡。當然負重情況下難度亦大增。
但當你行到攰嘅時候,假如你咁好彩有好天氣,抬頭一睇景色絕對係能夠驅散疲勞。今次我哋因為一行28人+4位嚮導,人數眾多所以時間要掌握得好好,有時有啲趕,但如果人少啲,絕對可以行吓停下欣賞風景。沿路風景包括有雪山、遠眺冰川、大小來自雪水嘅河溪、群山環抱、彩虹、雙彩虹、石河等等。配合太陽伯伯嘅傾情演出,真係會令人審美疲勞 😌
Photo by Jake
除咗壯闊景色,路上都有唔少動植物,同香港都幾唔同。首先最多見到嘅係菇菇,好多唔同種類、大小嘅菇菇;頭兩日未開始攀升嘅時候,喺低地有好多唔同嘅花草,甚至有啲可以食得嘅藍莓,有好多植物有介紹版添,不過唔係全部都正值花期所以無全部拍攝;雀鳥有幾隻都係聽見其聲不問其影,同埋有幾種海鷗,影到嘅雀鳥只有三種;同行隊友見到好似葵鼠咁嘅鼠,我就見到老鼠 🥶;路上唔少得會見到馴鹿,佢哋雖然活動範圍係成個山頭咁大,但就唔算係野生動物,因為全部都係由原住民Sami人擁有,但喺路上見到都係開心嘅!
揹住15kg行111km (原來今年因為改路關係所以多咗1km),辛苦嗎?當然係非常辛苦!但辛苦得來卻係非常值得。最辛苦當然係負重。一般來講,最理想當然是揹自己體重的1/4以內,所以今次個袋其實起步時已經超出咗本身自己能夠承受嘅重量少少,但用pole下都尚算ok,頭兩日之後身體都算適應咗。但最後幾公里因為同行隊友受傷,再揹重多咗估計1-2kg,真係feel到條腰唔係幾掂,靠嘅就係意志 😹 時候幾日要不斷休息拉筋先至OK
幾重都好,出國行山防水裝備真係唔少得,本身以為今年水量低會比較乾旱,以為唔會落好大雨,點知中途有幾陣大雨,喺壯闊無遮掩嘅大草原之下就只能夠硬食,所以由頭到腳好嘅防水裝備真係必不可少。今次活動見識到Fjallraven嘅防水裝備,例如防水褸、poncho、防水褲、營等等,真係唔簡單,做到嘢!
同埋唔好以為啲嘢食咗就會越行越輕,所有垃圾都係要自己帶走,大會係出發前每人會分發一個可重用嘅防水垃圾袋,行完之後會俾大家磅下有幾多垃圾。成條trail咁多人同時行,都可以做到咁少垃圾(眼見沿路少於五件),呢方面教育真係非常成功!如果香港嘅行山或跑山活動都可以做到咁就好啦。
另外,每次補給會預多少少buffer嘅脫水飯,所以基本上重量冇乜點變,仲多咗啲垃圾,包括脫水飯包裝、廁紙等。俾多次機會我嘅話,應該會有再多啲行裝可以捨棄,例如衣物、相機鏡頭等等。當然啦,本身唔熟當地地形同天氣情況,預咗啲buffer都係無可厚非嘅。
#Kungsleden 的wildlife
要認識一條步道,除咗大景、景觀之外,當然要了解埋當地嘅生態啦!始終佢哋先至係呢條步道除咗Sami族人以外嘅原居民 🦌🕷 首次踏足北極圈,到底北極圈嘅生物多樣性到底係點㗎呢?
行完King's Trail,感覺上嗰度嘅生物多樣性係唔及香港(當然啦,溫度氣候差咁遠 🤣)。有拍攝到嘅物種梗係比見到嘅少,只有疑似wagtail嘅幼鳥、common gull、#長尾賊鷗,見到影唔到嘅有 #挪威旅鼠、老鼠、幾款不同嘅蜘蛛包括saddleback harvestman和 #狼蛛、飛蛾(好似唔見蝴蝶)、蟻竇,同埋好多不同種類嘅飛飛,好似蚊之類都眼見有好幾款但都冇興趣影和id 🤢😅 沿路冇見到狐狸(Arctic fox,Fjallraven品牌嘅標誌)但有見到馴鹿reindeer,不過再重申一次馴鹿喺呢度唔算係野生動物,因為全部都係屬於原住民Sami人嘅,只不過佢哋嘅活動範圍係全個山頭咁大 🥹 都算係有好大限度嘅自由吧。
植物方面,喺頭兩日同埋最尾一日見到嘅菇和開花植物比較多,估計海拔低啲溫度暖啲都係佢哋夏季適合開花嘅季節。同埋有好多唔同嘅莓,例如 #藍莓 #blueberry、#雲莓 #cloudberry、#越橘 #lingonberry 等 😻 去到第三日開始成個地貌已經唔同咗好多,冇咗山徑兩旁嘅一啲樹叢、灌木叢,換成一啲草坪,開闊得來同時亦都變得冇遮冇掩,大風落雨無論人、植物、動物全部都要硬食。而由於沿路都有好多溪流、濕地,所以喺呢啲生境附近keep住見到有啲特定嘅植物,例如好似一束束羽毛咁嘅cotton grass。另外,喺接近終點abisko一帶有見到馴鹿嘅主要食糧reindeer lichen
呢條步道一年內大部份時間都較凍或被雪淹沒,所以最有生氣都應該係七、八月呢段時間。部份綠葉植物亦都開始已經變紅,嚮導話都係開始秋天嘅徵兆啦。能夠係呢條trail最有朝氣勃勃嘅時候去行都算係一種福氣
最美的風景是人
走長途,最重要係咩?我認為最重要就係人腳。如果遇着令你難受嘅旅伴,只會令人無哂心情享受旅程,連睇靚景嘅mood都無埋 🥺
今次感謝 Fjällräven APAC 嘅安排,讓我有機會可以同一班來自香港、新加坡、台灣、蒙古、泰國、韓國、日本、澳洲和瑞典的hikers或campers一齊完成哩個旅程。
幾位嚮導包括2位Alexander、Cecilia和Viktoria來自瑞典唔同地方,但始終屬於北歐,所以暖極有個普。最暖應該算係6-8月吧!聽住中部嘅嚮導Alex講大概11月已經開始凍和落雪,而最厚雪就應該係1-4月,但有時去到5月都仲可以滑雪。佢哋嘅冬天閒閒地都-15度左右,最凍係-40度 🥶 對於我哩啲香港人嚟講真係難以想像。
瑞典始終地大物博,唔少瑞典人都鍾意戶外活動(或者可能因為物以類聚,嚮導們都會認識特別多鍾意戶外活動嘅朋友吧?)。而住喺咁凍嘅地方自然有佢哋嘅一套生活方式。冬天佢哋都較多室內活動,有暖氣嘛,但熱愛戶外活動嘅幾位嚮導都會冬天去滑雪、露營等。喺雪地露營似乎都幾特別,佢哋會帶定雪鏟,喺適合位置鏟個平位出嚟起營,釘就用沙釘或喺普通釘上加石頭壓住。佢哋甚至會做冰湖訓練,要練習跌落冰下嘅水之後點樣靠自己上返水 🥶 另外,啲湖冬天會結冰,但原來啲冰只係大概3-5cm厚就已經足已穩陣到喺上面溜冰。
今次共有5位泰國隊友,包括Cloud media創辦人Kong、national geographic嘅Ted和Bas、明星Julien和住喺清邁嘅KOL情侶Pong和Sunee。佢地有部份行開山,但亦有啲係第一次揹咁重嘅backpack走營,但見佢地都能夠應付,亦影咗好多靚相。本身唔熟泰國,所以都係佢地講我才知道原來泰國都有好多收費營地,方便car camping,甚至都有得租借埋營具,好似香港嗰啲比人兩手揈揈去露營。而我亦從佢哋口中得知清邁有好多山可以行,通常day trip就可以,睇完佢哋嘅相都令我好想去!
另一個泰國比我最深印象嘅係佢哋嘅創意廣告,曾經喺ad agency做咗10年嘅Bas都有分享,「我由細已經見識父母嘅幽默感!同好多泰國人一樣。」可能就係因為咁,佢哋都出好多好過癮嘅廣告!而Bas最鍾意就係做美食廣告,因為佢本人都鍾意食嘢,「但你唔好以為眼見就為實,睇落熱辣辣香噴噴嘅煙其實係用蒸氣燙斗整出嚟;睇落好好味嘅雪糕係用薯仔整嘅!」一路上聽住哩啲有趣嘅分享都令到整個旅程增添趣味。
喺傳媒打滾多年、白手興家嘅Kong,起步開始已經拎住相機周圍影,我起初見佢都有留意植物,返嚟見佢影相嘅角度都有佢獨有嘅角度和想講嘅故事。由傳統媒體到成立全online嘅媒體,一定相當唔簡單,佢話除咗做不同嘅人物訪問,收入來源除咗廣告,亦會搞好多唔同嘅工作坊或講座,似乎都喺今時今日急速轉變嘅媒體世界殺出一條新血路,成立約5年已經有40幾位同事,認真唔簡單。早前仲見佢搞咗個關於可持續嘅講座,backdrop直接以大自然嘅樹木做背景,全場無冷氣,唔單止活動本身做法都好環保,睇住個景嚟聽講座直頭係視覺和心靈嘅享受!
旅程最先接觸到嘅就係隔離房嘅oppa Jake,佢本身係全職攝影師,今次活動期間亦為大家影咗好多靚相,喺要趕路嘅情況下,佢會先跑到路旁影影影,然後再跑返去隊中跟返大隊以免耽誤行程,影足咁多日都咁好精力!見佢身輕如燕仲要唔洗用pole,原來佢個袋都20kg,行到第3日問佢辛唔辛苦,佢輕輕地道:「好攰好辛苦!但還可以啦~」原來平時即使負重行山,但通常都只係3、4日,無試過6日咁耐。無論搭火車期間或返到去城市,佢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即刻執相share比大家,「希望今次能夠比大家見識到韓國嘅強大~」另外兩位韓國女仔個袋都成20kg,但佢哋都默默咁行,冇乜怨言,又行得快,強 💪🏻
我估佢哋哩種諗法就係支撐住佢即使又攰又辛苦都能夠無時無刻面帶笑容地為大家影靚相嘅動力吧。喺佢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佢哋希望喺其他國家嘅人面前展現自己國家嘅民族性。
今次來自蒙苦嘅只有一位女子Uyanga,外表又靚又cool,因為佢係隔離team,所以一直無機會一齊行,無乜機會亦唔知點樣同佢打開話匣子,直到第4日上山頂嗰段2 team一齊行才有機會。佢個名係蒙古語,意思係melody,好優美嘅呢。佢自己都有個ig,最想就係向其他人推廣蒙古嘅美景,等多啲人去蒙古旅遊,欣賞佢哋嘅地方。平日有行山跑山嘅佢本身已經好fit,但原來都係第一次backpack,仲要一嚟就20kg (問問吓我就發覺點解20kg好似係常態? 平日喺香港我最重都只係揹過大約13kg,今次15kg我已經覺得好極限好辛苦,但發覺其他人閒閒地都20kg 😅)
鍾意戶外活動嘅佢,如果喺蒙古露營就通常都揸車去。平日行山佢通常都係day trip行大約6個鐘,所以今次對佢嚟講都係個突破。嗰度嘅山就比起我哋喺Kungsleden嘅最高點高一倍,大約2千幾米,都唔簡單!(或者只係香港嘅山太矮吧,哈) 題外話,蒙古人除咗蒙古語,主要係講英文,唔係講煲東瓜㗎~
隊中4位台灣人,包括婷、Scott和2位台灣嘅登山嚮導Lupo和Lilian,厲害!同佢哋傾談後發現台灣嘅登山文化同香港都有好多相似嘅地方。例如佢地好多人都喺哩幾年疫情開始行山,但又唔點做功課,險象環生;好多人無乜自理能力或自己想法,鍾意跟團做伸手黨,唔係太識欣賞或愛護大自然;有啲上到山頂打卡前才化妝嘅女神(佢地叫哩班做網紅而非KOL),影一大堆呃like相,但甚少講太多登山知識或注意事項等等。「喺台灣,KOL還好,但網紅就比較負面。」聽到我都汗顏,心諗乜同香港咁似嘅 😅 不過台灣始終多高山,所以爬高山嘅風險同喺香港行山大有不同(當然天時地利之下同樣可以致命)。聽嚮導lupo講,台灣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唔少登山意外發生,有啲甚至死亡。
另一個和香港好相似嘅文化,應該就係輕量化露營吧。台灣好多百岳或其他山徑都唔止行一日,所以登山+露營都算常見,要自己揹哂所有嘢,越輕當然登山就越舒服吧,但當然都要喺重量、舒適和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以另一位嚮導Lilian來計,今次走Kungsleden都帶咗露營椅,仍能夠控制backpack喺10kg內就認真唔簡單!好希望嚟緊有機會去台灣同佢地一齊爬山~
來自日本嘅Taka San和Aswa San (阿諏訪 泰義),起初亦因為佢地係隔離組所以無乜機會傾談,我又把握兩隊混埋一齊嘅時間傾咗幾句。英文流利嘅Taka San曾經喺外地留學讀運動學,所以英文溝通比一般日本人強,而體能亦可能係繼瑞典嚮導以外最好嘅喇!以前佢喺日本都負責訓練不同界別運動員,例如足球員,所以今次行完之後佢覺得都好似家常便飯,「還可以啦!唔係特別辛苦。」佢笑著道。至於另一位Youtuber Aswa San,本身已經經常露營,回到市區睇返佢youtube簡直係露營美食家!而日本露營當然都係car camping居多,至少都係揸車去到營區才步行去紥營位置。大家沿路無得上網所以唔知佢係youtuber,但見佢每次去到休息點都拎機出嚟自拍拍片都估到應該係youtuber。最有趣嘅係佢3年前有一次和朋友去無人島露營,夜晚喺遠處見到一啲藍色嘅blue fireball!佢話都驚驚地,但因為有班朋友一齊所以還好。不過聽講blue fireball哩個現象有科學解釋,我就未見過無深究啦。
Simon和Jackson係來自澳洲嘅代表,搭飛機最長途嘅都係佢地喇!所以佢地都預早咗到達Stockholm,瞓一晚好覺才踏上火車長征之旅。Jackson係第一次backpack,而Simon之前就玩過其他fjallraven classic,包括幾年前香港嘅fjallraven classic Hong Kong!當時佢地係行部份麥理浩徑,3日2夜行全長49km。「喺澳洲通常啲人都係揸露營車,或者揸車去露營嘅地方,好少人係用呢種backpack徒步嘅玩法嘅。」但要喺一個地方搞場徒步健行嘅classic都有好多考量,例如路線嘅路況、長度、難度、紮營嘅位置、安全等等,希望遲啲澳洲都會搞一場佢哋嘅classic啦。
Photo by Jake
今次三位來自新加坡嘅Davy、Maevlyn和Valerie其實都係今次28人活動嘅靈魂人物,冇佢哋就唔會有呢個團隊呢個活動啦!另外仲有香港嘅Danny、Raven、Guy,當中佢哋有幾位之前已經行過Kungsleden一次,但天氣比起今年差得多,「早幾年嚟行,冇今次咁好彩,大部份時間都係落雨,係豪雨!基本上淨係顧住行,都冇乜心情同時間抬頭睇吓風景,同埋落咁大雨基本上都冇乜嘢好睇。」但佢哋都覺得呢條景色咁靚嘅路係值得encore,所以今年又再嚟啦。今年我哋就好好彩,有大概1.5日時間係落大雨,但其他時間都算係好天或者只係陰天,部份時間直頭有太陽,甚至見到彩虹!感覺上新加坡人比較真誠,因為沿路都會聽到佢哋偶爾爆吓粗,爆爆吓就好快行完啦 😹 而佢哋亦都發起喺休息嘅時候,為另一對後來居上嘅隊伍打氣,令到全隊人氣氛好好多 🥰
當然仲有另外兩位香港代表YouTuber大鼻同佢嘅隊友油王,相信就唔使我多介紹啦。基本上都係今次先第一次見,原來佢勤力得咁緊要,除咗會衝前幫大家影相又會追番大隊之外,佢仲拍咗好多片,去到休息點快快食完飯就即刻飛轉航拍,真係非常勤力!期待佢嘅影片啊!第一條己經有得睇 click here
如果唔係同啲班咁好嘅隊友一齊行,沿路有傾有講解悶,大家互補不足,同甘共苦,最後一日有人拗柴,大家即使好攰都二話不說地幫佢分擔左啲行李,能夠齊上齊落一齊完成,係我嘅福氣!今趟嘅回憶足以回味一世啦 🥹🥰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