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東澳古道 古迹文化遊【晴報】

  • 山女
  • 2017年11月1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東澳古道,顧名思義是指古時由東涌通往大澳的通道,路綫沿海平坦,路上經過唐代灰窰、東涌炮台、侯王廟等古迹,途中又經過一些幾乎被香港人遺忘的村莊,最後來到大澳水鄉,時間夠的話還可來個大澳遊。雖然路較長約15公里,但路況易走坡度不大,行程豐富,是個好的離島之旅。

第1站:灰窰炮台古廟 回望歷史

不少人選擇乘巴士至逸東邨起步,但這樣便會錯過了法定古迹東涌小炮台和唐代灰窰。小炮台現只剩下一道曲尺形的圍牆,據稱曾建有炮台;旁邊的灰窰即是將蜆殼、珊瑚等燒成石灰的灶。其後沿路走過涼亭、東涌碼頭、逸東邨等,便來到東涌炮台及侯王廟。炮台設展覽中心可進內參觀,放了一些舊日工具模型。原路走回行人天橋便可依指示前往候王廟。

東涌小炮台建於1817年,古物處已完成修復,但資料顯示仍待深入研究。

灰窰原址於赤鱲角,建機場時被遷至此,古時用作建屋、補船等。

東涌炮台為法定古迹,建於1832年,炮口正對着現今的逸東邨呢。

候王廟建於1765年,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是供奉南宋忠臣楊亮節的廟宇之一。

第2站:纜車底 觀飛機升降

隨後便續向大澳進發,走過一條綠色的長橋,沿海邊走,抬頭可見昂坪360纜車,遠眺可見飛機衝上雲霄。依路牌指示走進過䃟頭村、鱟殼灣、沙螺灣村,民風純樸,可惜近日新聞指多隻狗被毒死,聞者傷心。再走過深屈灣碼頭,未幾便抵大澳。

部份路段正好走在纜車底下,不知天上的人會否看見我們呢?

從鱟殼灣可眺望赤鱲角機場,此岸優哉悠哉,對岸卻繁華忙碌。

曾有香港的女攝影師李嘉蔚於此深屈灣碼頭拍照贏得攝影比賽冠軍。

深屈有數間士多,走了這麼久,吃個豆花是常識吧。

由深屈往大澳路上,可回望古道沿海之美,更可眺望港珠澳大橋。

第3站:閒遊大澳 貓奴勝地

此路沿着海岸綫走,水色優美,海天一色無盡頭,連港珠澳大橋的尾也看不到。來到大澳,先有法定古迹楊侯古廟迎接,再來就是兩岸的棚屋,曬鹹魚、製蝦膏等。有時間可到大澳文物酒店走一轉,路上吹着海風甚寫意。最吸引我的反而是貓兒呢!四周都遇到,光是跟牠們捕風捉影已樂透了。

大澳有「香港威尼斯」之稱,棚屋全港獨有,是漁民蜑家人承傳下來的人文標誌。

曬鹹魚是大澳居民日常生活之一,在村內見慣不怪。

蝦膏球是曬蝦膏的前身,而蝦膏則是大澳的特產之一,用以製作蝦醬。

大澳村內充滿貓的足跡,但小心勿亂逗牠們玩,免避爪傷。

若至大澳仍未天黑,可參觀大澳文物精品酒店,它前身是警署,屬二級歷史建築,外形優雅。

撰文、攝影︰香港山女

編輯︰余運慶

美術︰顏玉玲

Comments


bottom of page